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守正创新 践行四力] 当广电“遇上”报纸——18广电班参观广西日报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9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哇,这里看起来好先进,好像科幻片!”

3月26日,南宁师范大学亚星会员登录网站 2018级广电班全体学生在学院邓之湄老师带队下来到广西日报社参观见习。在广西日报“中央厨房”,富于科技感的空间设计和全球新闻实时滚动的大屏幕引来同学们阵阵赞叹。

践行“四力”要求,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我院学生对媒体发展态势和媒介融合的前沿认知,提高学生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意识,正是此次见习的目的之一。

“中央厨房”和“广西云”

参观“中央厨房”是18广电师生此行的第一站。广西日报社全媒体采编中心副主任曾铁强、记者陈强向大家介绍了“中央厨房”的运作机制,以及全媒体新闻生产对记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陈强形容“中央厨房”是对融媒体新闻生产的形象比喻,将各路采访得来的素材统一送进“中央厨房”进行统筹处理,整合成不同形态的新闻报道,实现对新闻资源最大限度的开掘和有效利用。

每天早上,报社各部门会派出代表到“中央厨房”开编委会。“中央厨房”将当天全球的热点新闻进行整合排名,以便更高效地确定采访事件、安排采编工作。

作为广西日报融媒体产品“广西云”的运行指挥中枢,“中央厨房”能为新闻内容生产策、采、编、播等流程提供数据搜集、整理、挖掘、分析及应用等支撑,具备网络热点监控、采编指挥调度、传播效果反馈、用户画像分析、新闻版权追踪等重要功能。

从“中央厨房”出来,同学们很快就看到了传说中的“广西云”。广西日报新媒体部副主任黄俪对“广西云”进行了全面讲解。

“广西云”融媒体生态系统依托“PC网站+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五类产品矩阵,通过平台创新整合资源,壮大宣传思想文化的主流舆论阵地;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合力,传递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主流声音;通过运营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促进广西各层级媒体融合转型发展。

讲解结束后,黄俪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互动。

有同学发出疑问:“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是否会被时代所淘汰?”黄俪表示,这个问题争论多年,至今未有结果。但我们能确定的是,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学习掌握前沿技术,将新媒体的优势运用到传统媒体上,为传统媒体“赋能”。未来的报纸会有怎样的发展,答案充满想象。

听完黄俪的解释,同学们对媒体融合趋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今后专业学习方向也有了更多思考。有同学表示,希望以后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与媒体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深入了解传统媒体,加强媒体融合意识。

报纸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个文字、一张张图片如何“变”成一张丰富多彩的报纸?

作为“手机原住民”的一代,同学们对于报纸这种“古老”的印刷品充满了陌生与好奇。带着疑问,同学们来到广西日报社印刷厂。

广西日报社印刷厂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在他们的导览下,同学们参观了报纸传版室、激光照排室、印刷车间等部门,近距离接触报纸印刷的基本流程和相关工艺技术,切身领略了报纸生产制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在印刷厂二楼的报纸博物馆,同学们了解到了报纸生产的前世今生,以及广西日报历经变革的发展史。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讲解不同时期的广西日报,从竖版到横版,从繁体字到简体字,从无图到有图,从黑白到彩色。一排排旧报纸,一张张透着历史气息的照片,一台台静静伫立、诉说着老故事的古旧印刷机,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一代报人的筚路蓝缕,看到了报纸背后的沧桑岁月。

“看,出来了出来了!”在激光照排室,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一张报纸“从白纸到报纸”的“蜕变”,见证这一过程的同学们兴奋不已。

随后,同学们就报纸生产流程中的一些细节提问,讲解员一一耐心作答。现场气氛活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原以为报纸就是像外面打印店那样打出来的呢……”

“没想到报纸生产这么复杂,这么辛苦!”

“老师,报纸为什么卖那么便宜啊?”

有了对新闻采编、报纸出版全过程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对报人的不易也开始有了感同身受的体会。

两小时的参观意犹未尽。回程车上,不少同学表示“收获很多!”告别广西日报,初入校园的新传学子,离他们心中的媒体又近了一步。(记者 郭俞含 李幸芷,指导老师 邓之湄  摄影记者文艺霏,吕玉琪)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