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石盘悠悠转出五十载手艺人生——新传院三下乡团队专访仫佬族媒砂罐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昌术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2日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分享到:0

2020年7月18日这天,在吴昌术老人的媒砂罐制作工坊里,空气很安静,只有老师傅忙碌的身影和他面前那只重大达120公斤的石盘悠悠旋转。别小看这只外形上宽下窄酷似矮漏斗的石盘,铺满细砂的台面上,一只只媒砂罐就是在这里完成最初的步骤之一,土坯成型。而吴师傅六十八年的岁月里,就与这一只只媒砂罐结下深沉的羁绊。

既是心中所爱也是迫于生计

吴师傅说,这辈子他是个幸运的人,最大的幸运就是能遇上媒砂罐,并能学习掌握这项名族技艺。在他制作好的媒砂罐成面前,吴师傅向我们谈起他早年的经历。

他清晰的记得,自己是在十三岁接触到的媒砂罐,当他看见工坊里的师傅仅用双手就让一堆泥土在石盘上慢慢呈现出一只罐子的形状时,他的心触动了,让他有了一个决心,那就是想学会这项技艺。那个时候,吴师傅就一有闲时间,跑会到村子里的媒砂罐工坊观看师傅们制作媒砂罐。久而久之,师傅们看他喜欢,就开始手把手教他制作媒砂罐,从最基础的混合原料开始,到上盘成型,再到烧制,最后是上釉。待到吴师傅高中毕业,他已经能基本能掌握烧制媒砂罐的技艺了。那个年代社会物质不丰富,人民都在解决温饱问题,都得为了温饱而奔波。吴师傅从高中毕业后,原本打算在当地小学做一名小学老师,每个月领着三十块钱的工资过一辈子。但后来,他觉得这样的活法不适合他,他就想是不是让他手里的技术走出不一样的路。于是,他进入当地生产队开始制作媒砂罐。“当时社会条件不够好,我们都是按公分发工资。我做媒砂罐,像那种大罐,13只算一个公分,一个公分3块钱。那时候,我一天能做40个。我一天就能有两三个公分,一个月就是70多元钱。这个收入在当时很厉害了。”吴师傅说起那段考媒砂罐挣公分的时光,脸上很自豪。他感谢媒砂罐给他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感谢有媒砂罐陪他走过那段艰苦的时期。

万物万事有规矩材料工序严格有序

有着五十年制罐经验的吴师傅跟我们说起,“制作一只好的媒砂罐,原料搭配不能有差,多了少了都不行。”媒砂罐制作与瓷器制作,陶器制作相近,都需要原料搭配,土坯成型,雕花,烧制,上釉等工序。经过对老技术的掌握及自身的钻研,吴师傅告诉我们,当煤矸石与白泥按一比一为土坯泥,在用细媒泥与细红砂石混合后涂抹在土坯表面,这样烧纸出来的媒砂罐,表面光滑不扎手,颜色靓丽鲜艳,同时罐子坚硬耐用,保温效果好。老师傅还进一步说明,媒砂罐虽然原料里边带媒,但不是所有煤炭都能拿来作为媒砂罐的原料,必须是在浅层煤矿里边的煤矸石才行;因为煤矸石石质细腻,抗媒硫指数高,只有能有效扛媒硫,这样的媒砂罐才是好罐子。至于为什么要求媒砂罐能抗媒硫,这就得从当地生活环境说起。罗城煤炭丰富,所以当地居民使用煤炭作为生活燃料的历史很悠久。但当时成产条件落后,煤炭脱硫技术不成熟,致使煤炭的媒硫指数高,极易腐蚀铁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聪明的罗城人就发明了媒砂罐。

吴师傅在现场演示土坯成型步骤时边做边说,“原料搭配很重要,然土坯成型,对石盘的速度和力道的把控也很重要,如果力道不对或者石盘转速过大,罐子容易变形,烧制过程就会开裂。”几十年的经验经验,吴师傅制作媒砂罐技巧已然炉火纯青,但在每到工序上,这位老传承人依旧恪守严格谨慎。所以在他烧制的成品罐中,成功率一只保持在95%以上。

实用变艺术焕发新的荣光

当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脱硫技术完善,抗媒硫的铁锅铝锅普及,媒砂罐逐渐退出了当地人的实用器具的序列里,这是令人惋惜的。但吴师傅坚定,媒砂罐作为一个地区时代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不应该被时代淘汰,甚至永远失传,这其中还有新的道路。这几年,随着国家愈发重视保护当地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特色工艺品,吴师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所以他在媒砂罐原有的基础上,对加工技艺做了改进。他对我们说“我最大的改变,那就是在罐子上雕花做图案。以前这个东西人们只讲究实用,所以粗糙一点无所谓,能用就行。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人们的审美提高了,一个东西不仅好用,还要好看。”

老师傅认为,他通过在媒砂罐上雕饰图案,再用上釉的方式让罐子表面光华明亮,对罐子的观赏性有很大提高。事实证明吴师傅的大胆革新是正确的,通过技术改良,他如今制作的媒砂罐比起以前的作品,样式更多,外观也更好看。仅在2019年,他就卖出四十余只罐子,获利8000余元。19年底,吴师傅又获得国家赋予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今年六月底,县城仫佬族博物馆更是要求吴老师傅提供几只他制作的媒砂罐,以及一套完整的制作器材,作为博物馆永久展品。名利双收,算是对老师傅手艺的最好的认定。

传承旧技艺保护民族风

一个民族传统工艺品,在发展之前,传承是关键。这也是吴师傅思考多年的问题,他说到:“我做了几十年的罐子,对这个东西感情也深,但我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如今我年龄也大了,趁着现在还能做,多收几个徒弟,手把手把全部工序都交给他们,看到他们能烧能做,我才放心。”如今,吴师傅门下有两个徒弟,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经过几年的培训,两个徒弟对媒砂罐制作工序都有一定掌握,大徒弟甚至对烧制制的控火步骤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让吴师傅很欣慰。

最后,吴师傅说“我希望,在我有声之年,能看到媒砂罐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让全国老百姓都知道罗城也有自己的罐子媒砂罐。更希望我的徒弟们把我的东西都学会,然后再去教别人,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去,不让它失传了。”在一只只亲手烧制的媒砂罐面前,吴师傅露出欣慰的笑容。与罐子陪伴大半辈子的他,让这个曾经是当地人普遍使用的工具,再一次焕发新的光芒,让这个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里书写新的历史。(文/黎威麟)

扫一扫,关注微信